行巔領秀,太行陵川,芳菲四月,盛開的連翹花與造型各異的油松交相輝映,書寫著太行山的春日畫卷。
一次特別的庭審
近日,陵川法院環資審判團隊攜案卷,背國徽,穿林區,開展巡回審判。
伴著松濤陣陣,一聲清脆的法槌聲在白土溝林地敲響,隨著審判長宣布“現在開庭”,一起盜竊油松案進入庭審環節。
環顧四周,開庭現場與周圍環境截然不同。雖然經過整修,但是,仍然能看到被砍伐的樹枝散落周邊,一尺多直徑的樹樁隨處可見。這里就是正在審理的盜竊油松案的其中一處犯罪現場。
時間回溯到兩年前。
伸向林區的黑手
2020年10月份,位于南太行山的陵川縣林區色彩絢爛,秋意濃濃。開車行駛在山間,遠處峰巒疊翠、峽谷幽奇,近處則是一株株擁有幾十到上百年歷史不止的油松,經過自然界的長期“雕琢”,長勢奇特、形態各異,引人注目,也同樣引起一些不法分子的覬覦。
而以趙某為首的盜挖油松的犯罪團伙便位列其中。為了牟取私利,他們將“黑手”伸向了這片天然林區,進行大肆盜挖。
為了將挖出的樹木順利運輸出去,他們不惜鏟車開道,以每一株被挖出的樹木為起點,開疆拓土,直到林區的現有道路上。
“總共挖掘了19棵樹,為了把這些樹運輸出去,他們又開路,因為開路毀壞的樹木多達244株,毀損林地面積達0.198公頃?!睍泦T周江波指著被臨時用來當做審判臺的樹樁告訴我們,“這些樹都是因為要開路被鏟車毀壞的,樹齡大都在40-50年,特別可惜?!?/p>
在白土溝林地,犯罪團伙就是用這樣的猖獗方式“修筑”了一條寬4—5米、長440余米的運輸路線。與周圍方圓百里的茂密林區相比,裸露在外的黃土縱橫交織,尤為扎眼。同樣的情境在陵川縣奪火鄉、沁水縣柿莊鎮均有發生。被盜油松共計42棵。
庭審中查明,犯罪分子盜竊獲益337900元。由于活體樹的價值不能簡單地以立木材積數來衡量,還要將樹木的珍貴程度和效用、綠化工程的特殊要求、樹木的生熟等因素綜合納入考慮范圍,其市場價值遠遠大于犯罪分子所獲收益,這還不包含被毀壞的林木價值。
在這些開鑿出的路邊兩側,一些油松的根部被藍色油漆噴涂有藍色圓圈標記。仔細觀看,這些樹木有一個共同特征:造型奇特,別具一格。
“這些都是犯罪分子在踩點選樹過程中被盯上了的作案對象,由于被盜挖的樹木多用于景觀綠化,所以他們對樹木的外形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后來的打擊力度加大了,才幸免于難?!绷甏ǚㄔ狐h組成員、副院長賈衛東作為案件承辦法官向我們介紹,“大樹移植,一年青,兩年黃,三年見閻王。即使移植過去,也未必能成活,還要看以后的情況?!睂δ切┍槐I挖走的大樹的命運,他很是擔心。
探索恢復性司法模式
巡回審判結束后,為了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合議庭當即開展了普法宣傳活動。
法官劉晶在宣講中動情地說:“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讓我們依靠大自然賜予南太行的生態之基,讓我們有序開發,合理利用,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而不是讓我們竭澤而漁,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這大山中的一草一木?!?/p>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爱斚?,文化旅游正逐漸成為陵川經濟轉型的主戰場、發展第一線?!绷甏ǚㄔ狐h組書記、院長楊小斌指出,“因此面對環資案件,司法審判只是第一步,我們更要立足司法職能,注重生態修復措施運用,服務保障陵川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p>
環境犯罪不同于其他犯罪,不單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如果只是簡單地就案辦案、一判了之、一罰了之,很難達到守護生態的理想效果,刑罰的功能和司法裁判的社會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案件分到手中的那一刻起,剛從國家法官學院參加環資審判培訓學習歸來的賈衛東就始終在琢磨一個問題:如何發揮審判職能,在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的同時,又能以司法手段推動受損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
“于是,我們想到能不能將恢復性司法貫穿案件審判全過程?!毕鄬τ趥鹘y的刑事司法模式而言,恢復性司法是一種新型刑事司法模式,在司法過程中探索補種復綠、增殖放流、承擔勞務、支付補償金等修復模式,為“破壞者”拓寬“生態補償”之路,積極引導侵權人從生態環境的“破壞者”轉變為實實在在的“修復者”。
從“偷樹人”到“種樹人”
庭審結束后,被告人郜某某等人繼續開展這幾日的補種復綠活動。按照林業部門的規劃,被毀壞的林地需要補種495棵油松。在法院的組織下,補種復綠工作在有序進行。
從原先的“偷樹人”到現在的“種樹人”,這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讓郜某某感觸良多,看著新栽下的樹苗,他說“我就再種多少,也恢復不到原來的樣子了,特別后悔當初的行為,以后我要繼續多種樹,彌補我犯下的錯?!?/p>
“這已經是我第十趟到這里了,每次的心情都不一樣。剛開始非常的震驚、很痛心,后來看著這片林地不斷被修復,感覺心里的痛苦也逐漸有了慰藉?!睆氖贾两K,圍繞著如何修復這片林地不斷努力的賈衛東如是說。他表示將會認真考察各被告人在補植復綠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在量刑中充分考量該因素,實現對案涉當事人量刑的寬嚴相濟——當寬則寬、該嚴則嚴,在依法嚴懲環境犯罪與推進綠水青山生態建設之間,努力找到精準的司法平衡點。
為進一步推動“生態司法+理念傳播”相融合,不斷擴大生態環境司法和保護的影響力度,更好地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線。
如今,刻有“白土溝林地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的大型石碑屹立于進入白土溝林地的路口處,彰顯著陵川法院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以司法之力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定決心,也標志著陵川法院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在環資審判工作中秉持“罰罪不失治理,補綠拓展補位”的理念,走出了一條打擊與修復并重,“治罪”與“治理”結合,“生態司法”與“理念傳播”相融的多贏之路。
來源:晉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